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馬小光出席國新辦“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中外記者見面會并答記者問 |
||
|
||
4月2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和全國技術能手代表等圍繞“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北方車輛集團數控銑工馬小光作為5名技能人才代表之一出席見面會并答記者問。 馬小光(右一)出席中外記者見面會 在記者見面會上,馬小光向大家講述了自己工作25年來,立足崗位、潛心鉆研數控加工技術,在重大任務中不斷創新和突破,逐步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全國勞動模范和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成長成才歷程。他同時表示,將始終踐行工匠精神,繼續開展工藝創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在記者提問環節,馬小光結合自身情況與工作經歷回答了香港中評社與新京報記者的提問。 馬小光答記者問 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數控銑工首席技師馬小光:大家好,我叫馬小光,是來自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數控銑工。我1998年技校畢業開始參加工作,曾經做過鉗工、銑工、數控銑工、技術員、班組長等各種工作崗位,也曾經是車間20幾臺不同型號數控加工設備的首任操作者。工作25年來,我潛心鉆研數控加工技術,在特種車輛、工裝模具、液壓傳動、行走系統等各個生產環節,曾經首創先進工藝方法,大幅提升裝備質量與生產效率,累計完成300余項研制任務的攻關,取得工藝創新成果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10項。與工作室團隊共同完成北京奧運會、APEC、國慶70周年特效焰火發射裝置研制生產任務。 我將始終踐行工匠精神,繼續開展工藝創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目前看到社會上對于職業院校和技能就業的人才其實是還有待提升的,有一種看法是,技能人才的身份地位不高,請問各位對此怎么看?謝謝。 馬小光:我所在的單位非常重視技能人才的發展,為我們技能人才建造了比較完備的成長體系,還有晉升途徑。我就是在去年通過集團公司評審,成為首批首席技師,目前薪酬待遇已經參考領導標準來執行了;同時,我還作為集團公司的“雙師型”人才,參加了集團公司赴國外的培訓和交流。我們單位還有高技能人才,通過人才引進在北京安家落戶。我想,正是有國家和集團的好政策,讓我從一個技校畢業的普通工人,成長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并且榮獲了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 作為新時代技術工人,我們今天擁有了更多創新創造的條件,并且我們在國家快速發展階段,擁有了更多可以發揮作用的機會。我相信,只要靜下心來立足崗位學好技能,將來也能干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新京報記者:我的問題問給馬小光師傅。作為80后的技術“大拿”,您每天在車間與機床和零部件打交道,請問覺得枯燥嗎?另外,20多年的獨到技能是如何練就的? 馬小光:我自從第一次進入到車間,就對各種加工設備,還有各種機械零件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之后,我更是對自己所加工的每一件產品能組裝成大國重器感到非常地驕傲。 也許我們反復加工某一個零件,會感覺到一些枯燥和無味。但是我想,要是我們能夠通過加工過程中的聲音振動,判斷出加工狀態,并且能夠用自己常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去掌控零件微觀變化的規律時,這時候我們就能感受到加工的快樂所在。特別是我們在解決加工技術難題時,可以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說起20年來的技能成長,我想,首先來源于我對所從事工作的熱愛。第二,來源于對先進加工技術的不懈追求。第三,我覺得更多地是國家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回想起20年前,我們分廠引進第一臺數控銑床的時候,因為當時沒有操作和編程這方面的技術人才,曾經這臺新機床一度遭遇冷落。當時不像現在有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可以方便大家查詢各種相關資料,去圖書大廈也找不到幾本像樣的技術書籍。我們只能白天拿著僅有的一本說明書,一頁一頁學,一點一點試,晚上還得回家去學習計算機繪圖。就這樣,5年以后,我用兩周時間加工出過去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平衡器模具時,幾乎車間所有人都為數控加工技術的高效與精準所震撼,這也更加堅定了我追求數控加工技術新境界的決心。 可以說,正是這份決心和執著伴隨著我,在一項又一項的攻關任務中取得成功,收獲技能。 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央視《新聞聯播》、北方車輛集團 |
||
關閉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