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日報》:永不停歇登“峰”路 ——記“中國兵器杰出工匠”、內蒙古一機集團高級技師于慶峰 |
||
|
||
于慶峰,80后的齊魯小哥,現為一機集團四分公司高級技師。2004年,剛畢業的于慶峰參加了全國第一屆數控奧林匹克大賽內蒙古地區選拔賽,初出茅廬的他一舉榮獲內蒙古選拔賽第二名。自此,他便與數控結下了不解之緣。18年來,他在勇攀技能高峰的路上執著追求、勇毅前行,實現從量到質的跨越,從籍籍無名的素人成長為北疆工匠、中國兵器杰出工匠、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第六屆感動內蒙古人物、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兵器工業集團“關鍵技能帶頭人”、于慶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積蓄力量 超越自我 在職業技術學院讀書期間,于慶峰成績名列前茅,工藝學、機械制圖、材料學等課程讓他興致盎然,最喜歡的是數控和軟件編程課程。校園里的軟件編程課雖然只是入門引導,但他還是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機房反復練習,有時候為了多練習幾次,他就偷偷混在其他班級學生中給自己加課。 工作后,真正開始操作數控機床時,于慶峰才發現學校所學知識遠遠不夠,他感覺壓力倍增。他說:“編程并不難,但編好程卻不容易,特別是遇到形狀復雜、任務急的產品,保證產品質量難上加難。”為了迅速提升操作技能,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使勁兒學!”由于工作任務繁重,他只能利用生產空閑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午休時間研讀加工案例解決方法,夜晚在機床上反復編程、調整產品加工參數、優化流程,一干就是兩三個鐘頭。第二天再把自己的編程拿給師傅們看,從中找差距,不斷優化改進。憑著日積月累的刻苦鉆研,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從簡單編程到復雜編程再到自動編程的操作飛躍。 磨礪之中 登“峰”跨越 2006年,為保質保量完成國家重點工程任務,面對帶有驗證性質的加工、多項技術問題未解決,技能人員短缺,加工經驗匱乏,實操能力薄弱等諸多考驗,于慶峰主動請纓,開啟第一臺高性能數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形狀復雜,技術指標要求高,生產周期短,沒有可借鑒的成熟加工經驗的高難度產品——傳動箱體。為盡快縮短加工周期,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研究圖紙、定方案,查資料、編寫加工程序。他把在數控技能大賽上學到的編程技巧,結合摸索出的加工程序規律,利用數學計算公式生成各種子程序,再用宏程序的格式將各種子程序連環套用,大大簡化整體加工程序。這個加工方案很快通過技術部門論證,并得到實施推廣,成功實現公司首件高精度傳動箱體加工。 于慶峰說,“技能比賽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鍛煉,通過參加高標準比賽,拓寬了學習知識面,積累了很多加工經驗。”在于慶峰的登“峰”經歷中,自治區級各類技能比賽名列前茅,代表兵器工業集團赴美參加國際數控機床大賽,摘得銀獎。 獨木難成林 眾柱可擎天 2013年3月,于慶峰成為數控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2014 年底,以于慶峰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相繼掛牌。工作室先后攻克某重型裝備液壓組件試驗合格率低、加工效率低,提高重型設備液壓組件合格率等技術難題,使生產效率提高了33%,產品一次加工合格率由過去的68%左右提高到100%。 于慶峰帶領工作室成員先后完成13項創新項目,其中“無痕銑削操作法”和“基于零件特征快速定位操作法”圍繞數控加工展開數控宏程序編程優勢進行技能創新,在兵器工業集團和公司第五屆創新大賽中分獲二、三等獎。工作室簽訂師徒協議89份,授課2000余小時,在于慶峰的傾心培養下,一批批高技能人才走上了關重生產崗位,于慶峰從“一枝獨秀”,帶出了“滿園春色”。 18年時光倏忽而過,陪伴于慶峰的,依舊是廠房里一座座巨大的智能化數控設備,這些設備見證了他從一名數控“菜鳥”成長為身懷絕技的“高手”。作為工作室領軍人物,他將以工匠精神攀登高峰,迎接數控領域更多挑戰。 |
||
關閉窗口 |
| ||
| ||
| ||